威少罚球时的“小动作”惹争议,鹈鹕罚球重赛引热议

在今天的NBA常规赛中,掘金以132-129险胜鹈鹕,但比赛的最后时刻却出现了一次备受争议的罚球重赛,成为了赛后讨论的焦点。这一事件的起因是在掘金球员伊夫-米西罚球时,裁判判定防守方有干扰行为,导致米西重新罚球。

比赛接近尾声时,米西站上罚球线准备进行关键罚球。然而,他的首次罚球未能成功,并且裁判迅速吹响哨声,判定违例,要求他重新执行罚球。此举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困惑,因为从场上画面来看,并没有球员提前进入禁区。然而,裁判的判罚实际上是基于NBA的一项特殊规则:防守方的干扰罚球行为。

在NBA的规则中,除了防守方提前进入罚球区外,任何不正当的行为干扰罚球过程也会导致罚球无效。例如,防守球员在罚球前举起手臂、突然做出动作、喊叫或改变站位等,都属于干扰罚球的行为。如果出现此类情况,裁判将判定罚球无效,并给与罚球球员一次重罚的机会。

经过回放镜头的慢动作分析,观众可以看到,威少在米西准备罚球时,突然抬起手臂并站直身体,这一动作恰好被裁判捕捉到,裁定为干扰罚球。裁判的这一判罚完全依据了NBA规则,判定威少的行为干扰了米西的正常罚球。

尽管米西得到了重罚机会,但他依然未能命中罚球,最终掘金凭借微弱的领先优势赢得了比赛。这一罚球事件不仅成为球迷讨论的热点,也引发了对规则和裁判判罚标准的广泛讨论。许多球迷表示,这类罚球干扰的判罚在比赛中较为少见,裁判的严格执行让比赛显得有些陌生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尽管球员在罚球时受到严格的规则约束,主场球迷却可以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“干扰”对方的罚球。例如,制造噪音、挥舞道具,甚至穿着奇装异服来分散对方注意力,这些行为都在NBA规则中得到了容许,并被视为主场优势的一部分。因此,球员若想利用心理战术干扰对手的罚球,必须在裁判递球给罚球球员之前把握时机。若一旦罚球动作开始,任何不当干扰都会被裁判判罚。

上一頁